一生一世跟党走,一心一意守正义
李忠厚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
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
李忠厚 1943年出生
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
退休前为
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
主任、教授
向党说句心里话: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期待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。100年来,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。今天,已经有9100多万党员领导着伟大的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,我心里无比激动。虽然我已经退休,但是我仍然对党心存感激,“两个百年现代化,定能实现中国梦;尔等晚年享幸福,不忘党恩勠力行”!
于1943年出生的
李忠厚从小就热爱党。
今天,
让我们一起聆听
“生在旧社会,长在红旗下”
的李忠厚的故事!

1965年至1970年
李忠厚于北京师范大学
就读;
1970年至1972年在市公安局工作。
李忠厚的父母都是党员,
从他小时候开始,
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对李忠厚
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上学之后,
李忠厚更是沐浴在
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。
学党史、感党恩,
在党的教导培养下,
1985年,
李忠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
1972年至1999年,
李忠厚
于佳木斯医学院社会科学部
任主任、党支部书记;
1999年至2004年,
又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
任主任、教授。
他表示:
是党把自己从一个无知的少年
培养成了一位大学老师,
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。
同时他对党有着深深的
感激之情,
党的教育一直伴随着李忠厚前行。
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时,
还是退休后,
都深深地扎根于李忠厚的内心。
同时,
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
取得的丰功伟绩。
感到无比的自豪。
他说:
作为一个讲党史的退休教师,
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,
更应该讲好党的故事,
传递党的声音,
发挥余热,
为党增辉添彩,
永远做一名党史的传播者。
坚定信念,永远跟党走,
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。
一颗红心跟党走,向党说句心里话。
倾听每个党员的故事,
带您回顾党的奋斗史。
唐传勋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
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
唐传勋 1937年
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
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
1997年3月退休
向党说句心里话: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,我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志存高远,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!同时,为了庆祝七一建党,对于即将到来的文艺演出,我将竭尽全力,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为建党百年奉献我所有的一切!
“不忘初心,
牢记使命”。
这是85岁高龄老党员“唐传勋”
一生的宗旨!
今天,
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故事!
1937年1月25日,
一位名为“唐传勋”的男孩在南京出生了。
1937年12月13日,
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时,
唐传勋才不满一周岁。
由于日本占领南京前,
唐传勋全家20多口人逃难到了乡下,
直到春节以后,
唐传勋全家才回到了城里,
这才躲过了当时惨绝人寰的
“南京大屠杀”。
1951年7月,
唐传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
随后,
唐传勋的两个姐姐
和一个哥哥也报名参军,
在当地百姓中一时传为佳话。
1952年6月,
唐传勋入朝作战,
由于他百战不殆的突出战绩
和高度强烈的责任意识,
1955年4月,被授予少尉军衔。
唐传勋表示:
“在部队的八年时光里,
对自己的锻炼很大。”

1958年4月,
唐传勋随10万官兵
转业到北大荒国营农场,
一同开发北大荒。
开发北大荒期间,
志向和快乐并存。
如今,
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,
但当时的所感所历
都让唐传勋至今难忘。
尤其是
同事徐先国作的那几句诗:
“感谢郭老称赞,
我们要向地球开战,
一颗红心永向党,
卸甲归田永不放下枪”,
深深地刻在唐传勋的脑海中。

1958年10月,
唐传勋被保送到
佳木斯工学院学习,
从此投入到
佳木斯大学的怀抱当中。
在党的教导培养下,
1976年6月,
唐传勋光荣他加入了
中国共产党。
他表示:
“在佳木斯大学学习、
进修、工作、入党,
几乎奉献了自己的整个人生。”

如今,
唐传勋的家庭
已经成为了“党员之家”。
几十年以来,
唐传勋始终坚守党员的初心,
克己奉公、上行下效,
用无私的奉献,
在为党奋斗的事业里绽放光芒。

有一种初心,
叫砥砺奋斗;
有一种告白,
叫跟党前行。
传承红色基因,
弘扬伟大民族精神,
继续艰苦奋斗、锐意进取,
在砥砺奋进中
谱写新时代的华章。
一颗红心跟党走,
向党说句心里话。
倾听每个党员的故事,
带您回顾党的奋斗史。
孙绍昌

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
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
孙绍昌
1944年出生在
黑龙江省铁力县,
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
离休前为原佳木斯工学院机械一系办公室主任、
学院副书记、书记、保卫处处长、政治辅导员。
向党说句心里话:
今年,是我们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,回想自己在党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并快乐着,无时无处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幸福的生活着,深感欣慰和庆幸!老骥尚觉夕阳润,何需扬鞭自奋蹄。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时,自己坚定的向党表示:初心不改,永跟党行!
“不忘初心,
方得始终”。
这句话用在把一生都奉献给
党的事业的孙绍昌身上,
再恰当不过了!
1945年继日本投降之后,
八一五光复孙绍昌的家乡
就见到了光明。
虽然是生在旧社会,
却是长在红旗下,
很早就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滋润,
上学读书时也一直得到
党的关怀体贴的他,
从小就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初心。
求学期间,
孙绍昌不仅武装了专业知识,
也奠定了理想信念,增长了才干。


在党的教导培养下,
1976年,
孙绍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从入党的那天起,
他就立志:
为党努力工作,
努力完善自己,
为党的事业而奋斗!
在基层工作中,
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
也较多的承担了宣传和文字工作,
之后又被组织提拔担任
学院机械一系办公室主任一职,
根据需要,
后又被组织提拔,
担任管理多项行政事务工作。
那时,
在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的同时,
也从事着教学的后勤保障工作,
担任着两个年级的政治辅导员。
任务重,头绪多,
尽管如此,
孙绍昌都出色的
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,
他表示:
这也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
和政治思想工作水平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
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,
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。
1982年,
孙绍昌于电大中文系就读,
选择继续学习、提高、深造自己。
通过三年的中文攻关,
孙绍昌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。
尽管求学期间困难重重,
但“人有恒心万事成”,
所学所得都为
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。

几十年以来,
孙绍昌在自己的岗位上
公正无私、忠于职守,
他表示:
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二十多年里,
得到的认可和好评,
是与党的教诲指引所分不开的。
面临各种困难时,
他始终坚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,
并从中寻求指示和方法。
2004年退休以后,
各级党组织又先后选派他承担
各项党业工作。
对此,他说:
“这是党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,
我也愿意奉献余热,
为党组织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
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就这样,
孙绍昌在党的事业上,
始终尽心竭诚、默默奉献着。


如今,
孙绍昌结合自己的爱好,
也常常写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诗歌,
用来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
精神文化生活,
愉悦身心、鼓舞斗志,
快乐着老同志们的快乐,
幸福着老同志们的幸福!
一百年,
对一个政党来说,
恰是赢来良好的开端,
这一棵久经风雨的大树,
正赶上了改革开放,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。
灯火婆娑,党如明灯;
斗转星移,初心不改。
“风雨苍黄百年路,
高歌奋进新征程”,
一颗红心跟党走,
向党说句心里话。
倾听每个党员的故事,
带您回顾党的奋斗史。
邵明仁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
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
邵明仁
1930年出生在
黑龙江省依兰县
1948年9月
加入中国共产党
离休前
为原佳木斯工学院干部



向党说句心里话:
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要永远响应党的号召,不仅要重温党章,遵守党的决定,为党服务,把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作为我的终身课题来教育下一代;更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,持续深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,永葆先进性。我们要永远热爱党,为党的伟大事业“中国梦”贡献一点力量。祝愿我们的党永远昌盛,国家繁荣富强!
参加东北民主联军那年,
邵明仁只有17岁。
自幼接受日寇奴化教育的他,
只知自己是“满洲人”,
而不知是中国人。
直到一九四五年
“八一五光复”之后,
邵明仁的家乡得到了解放,
他终于堂堂正正地
成为了中国人。

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教育下,
邵明仁参加了
土改建政工作队,
斗地主、分田地,
建立各级政权,
人民当家做了主人。

1947年,
感念党恩的邵明仁,
在东北民主联军
合江独立一团参军,
打吉林,攻长春,
解放全东北,
与无数战友
为解放事业不惜
抛洒热血与生命,
终于迎来了新中国。


朝鲜战争爆发,
邵明仁又再次踏上了
保家卫国的征途
......

1978年,
邵明仁结束了
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,
转业到佳木斯工学院工作。

他说:
从亡国奴到一个
堂堂正正的中国人;
从一个无知青年到
一名军转干部,
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,
就没有今天的一切。
几十年来,
他对党始终抱有深厚的感情。
家中共有七口人,
其中有四口都是党员,
是名副其实的“党员之家”!
几十年以来,
邵明仁在自己的岗位上
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,
他表示:
作为老党员,
要永远不忘过去的苦,
珍惜现在的福,终身牢记党的恩。
永远把不忘初心、
牢记使命作为自己的激励
始终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

倾听每个党员的故事,
带您回顾党的奋斗史,
我们心潮澎湃,
感慨激荡;
我们斗志昂扬,
干劲倍增。
坚定信念,
永远跟党走,
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。
“风雨苍黄百年路,
高歌奋进新征程”,
一颗红心跟党走,
向党说句心里话。
有关于“我”和党的故事,
未完待续……